吉時利源表2450賦能自動化測試
在半導體、納米材料及新能源等領域,精密電子測試儀器的自動化能力直接影響研發效率與產品質量。吉時利源表2450作為新一代數字源表(SMU)儀器,以其創新的觸摸屏界面、多用途測量功能及高度集成化的設計,為自動化測試系統提供了革命性的解決方案。本文將深入探討2450的技術特性、自動化測試應用場景及其在提升測試效率方面的核心優勢。
一、技術架構:集成化與智能化的雙重突破
2450型源表的核心價值在于其"一體化儀器"設計理念。該設備集成了精密電源、數字多用表(DMM)、電子負載及觸發控制器四大功能模塊,可獨立完成電壓/電流源輸出、四象限負載模擬及六位半分辨率測量。這種高度集成化架構避免了傳統測試系統中多設備協同的復雜性,通過USB 2.0接口與PC端軟件無縫對接,配合內置的TSP腳本語言或SCPI命令集,用戶僅需單一編程接口即可實現全流程自動化控制。
其5英寸電容觸摸屏搭載的圖標化平面菜單系統,將傳統多層級配置步驟縮減50%,Quickset模式更支持一鍵切換至預設測試場景(如I-V特性分析、漏電流檢測等)。這種"所見即所得"的操作邏輯,使非專業用戶也能快速構建自動化測試流程,大幅降低學習成本。
二、自動化測試的多元應用場景
1. 納米器件特性分析
針對石墨烯、碳納米管等低功耗納米材料的I-V曲線測試,2450可自動執行柵極泄漏、閾值電壓、傳輸特性等參數掃描。其10fA電流分辨率與20μs響應速度,能夠捕捉材料在微小電流變化下的電學行為,為新材料研發提供精確數據支撐。
2. 電池充放電循環測試
利用2450的源/阱雙向電流能力,系統可自動執行恒流充電-恒壓截止-恒流放電的完整循環。儀器通過動態調整電流限幅與電壓監測閾值,實時記錄電池容量衰減曲線,配合內置數據記錄功能,無需外部軟件即可生成充放電效率分析報告。
3. 半導體可靠性測試
在晶圓級測試中,2450的并行多通道配置(通過擴展模塊)可同步執行數百個器件的漏電流、擊穿電壓測試。其可編程觸發序列與延時控制功能,確保了多器件測試時信號同步精度達μs級,顯著提升產線良率檢測效率。
三、自動化系統的構建與優化
為實現高級自動化測試,2450支持三種編程模式:
腳本自動化:通過TSP語言編寫測試流程,定義電壓階梯掃描、電流脈沖注入等復雜激勵信號。
遠程控制:基于LAN/GPIB接口的SCPI命令集,兼容LabVIEW、Python等主流測試開發平臺。
云端集成:通過儀器內置的Web服務器,實現遠程監測與OTA固件升級,適應物聯網化測試需求。
在系統校準方面,2450提供一鍵自校準功能,自動補償溫度漂移與零點偏移,確保長期測試的穩定性。其開放的數據存儲接口(支持CSV、XML格式)便于與機器學習算法集成,實現測試數據的智能分析與異常預警。
吉時利2450通過硬件集成化、操作智能化和接口開放化的三重創新,重新定義了精密電子測試的自動化邊界。從納米材料研發到新能源電池質檢,其"觸摸-測試-發明"的極簡工作流正在重構實驗室與產線的測試范式。
技術支持